最近,大家都在關注一個關乎自身利益的****現象——蘋果價格膨脹。
跑到超市 、水果店一看,猛然發現,原先5、6元一斤的普通紅富士,其價格已經翻倍不止。為什么會這樣?確實,今年3、4月份沿海一帶天氣異常,倒春寒、雨水多,致使蘋果掛果率低,預計產量降低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價格波動。但是,絕不應該產生目前的價格暴漲現象。從蘋果價格的強烈波動,我們仿佛嗅到了曾經的“姜你軍”、“蒜你狠”、“糖高宗”、“豆你玩”、“豬堅強”氣息。讓人不得不懷疑是新一波的“果然多”來臨了。
2017年12月22日,全球首個鮮果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,這就是“蘋果期貨”。我國蘋果生產量、消費量均為世界第一,蘋果已經成為果農種植的重要水果品種之一。但是,還是因種種原因,其價格波動較大,經常出出“果賤傷農”的情況。為了形成公開透明的蘋果市場價格,為市場提供套期保值、防范價格風險的工具,保障農戶收益穩定,實現蘋果主產區精準扶貧的目標,國家推出了“蘋果期貨”。
無疑,這是一個非常重大、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舉措。但是,從目前的情況看,好像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。相反,蘋果期貨可能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投機又一個“藍海”。從今年蘋果價格劇烈的波動來看,我們很容易看到資本操控的跡象。
蘋果非理性高價不僅導致銷量下降,也使資本趨之若鶩,囤積居奇現象自然大增。同時,銷量下降又造成損耗上升,損耗上升后水果商將損耗均攤至零售價中,造成零售價的持續上漲。目前蘋果零售價已均價16元~20元左右,消費者表示,如此價格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欲望。那么,是蘋果的生產源頭受益了嗎?果農們表示不背這個鍋。資本狂歡后的病態,才是這種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。
在這一輪暴漲中,果農、經銷商、資本方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收獲。在這個時候談危機,當然是不合時宜的。但是,我們以前只看到了“豬周期”、“蔥周期”,以后也許會看到一個新的“蘋果周期”。因為,投機資本對于一個產業的真正禍害,在于狂歡后的一地雞毛。
蘋果只是一個單品,但是這個單品的表現,也成了我國水果產業的展的一個窗口。毛主席有一句詩:“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?”。也想問一句,我們的水果產業發展,由誰來主導?是資本?是政府?還是市場?我們期望得到一個答案。我們需要有一個保護果農、銷售商、消費者各方利益的綜合解決方案,從而保證水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。在今后的一段時間,我們將以“m2f”的視角,開一個專欄,對這個話題作深入的探討,希望大伙支持!